聚焦2015全國兩會: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戰略眼光
中國的高鐵正在隨著領導人的出訪在全球開花,而更多的機械設備制造、機床、技術裝備企業早已開始了走出去的步伐:非洲、拉美、東南亞都有大量中國制造的機械設備。2014年中國整個裝備制造業出口2.1萬億元,占國家整個出口收入的17%,包括電力、通訊、石化、礦業、航空等行業及其的配套產業壓縮機等。
對目前的中國來說裝備制造業走向海外既是消化國內過剩產能、完成工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實力增強之后對外擴張的必然,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將“中國標準”輸出海外。
隨著房地產“黃金年代”的淡去,被其拉動了十多年的相關裝備制造行業開始出現需求下滑和產能過剩。與此同時,隨著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中國的工業制造業正在向智能化邁進,傳統產能正在逐漸被淘汰。讓這些產能一夜之間消失是不現實的,畢竟涉及到大量的就業。于是,出口海外市場成為一個重要選項。一方面對于非洲、拉美等一些正在建立工業基礎的國家來說,中國的工業設備是他們需要的,并且是相對先進的,與發達國家的出口設備相比更加質優價廉。另外一方面,這也為中國裝備制造業平穩的轉型升級贏得了時
間。
今年以來,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已經上升到戰略高度,國家在積極鼓勵和支持裝備制造業企業走向海外。今年1月初下發的《關于加大重大技術裝備融資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將創新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多元化和個性化的融資服務,支持產品出口及企業“走出去”。1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大力開拓鐵路、核電等重大裝備國際市場,整合行業資源。而在近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加大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力度。可以預見,今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出口乃至海外投資,都將到達新的高度。
返回